“营商环境要立足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加快营造一流生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注重企业和居民个人的实惠和感受,加快形成最适宜产业发展的生态,打造全球投资首选地。”这是7月25日深圳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委财经委员会会议传递出的重要讯息之一。
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把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成为深圳最闪亮的金字招牌,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今年2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的若干措施》印发实施,从持续激发活力和创造力、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11条举措。
6月15日施行的《深圳市扶持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6个方面提出33条具体举措,着力降成本、稳经营、减负担、优环境、拓空间、促发展,打造个体工商户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全力推动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
推行开办企业无介质电子签名、推行“一照多址、多址监管”模式、深化“银保税互动”合作……《深圳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中,围绕优化市场准入环境、保障企业获取经营场所、提升就业公共服务质量等领域,推出10个方面共100项重点任务。
深圳自2018年以来明确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全市“一号改革工程”,已迭代出台千余条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这些有温度、有干货的改革举措聚焦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堵点,全方位、各领域、深层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全球高端要素不断汇聚提供更好保障和支撑。
“我们联合水务、供电、燃气等单位升级了‘开办企业一窗通’系统,在系统中增加水、电、气报装一窗通办功能,实现一个平台即可办理营业执照、发票领用、员工社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登记、水电气报装等涉及9个部门的10项业务‘一表申请一窗领取’、一天免费办结。”深圳市企业注册局负责人说。
科技赋能亦在服务商事主体过程中得以体现。音视频双录电子签名,智能机器人实现24小时在线引导填报,在全国率先打造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综合运用生态。今年上半年,深圳已累计发放电子印章约580万枚,签章量达9000万次。
与此同时,深圳持续完善各类退出机制,设立除名制度、依职权注销制度、代位注销制度,打通市场主体退出“最后一公里”,并构建退出企业协同预防和救济制度。
已公布的深圳上半年经济发展数据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1%。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170.2%、32.6%。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标杆城市,深圳已形成了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态。据统计,截至上半年,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6万辆,新车电动化渗透率超60%。一串串亮眼数据,离不开税务部门不折不扣落实绿色税费政策的支持。
记者从深圳税务部门获悉,2020年至2022年,深圳共有801133辆车享受新能源车辆购置税,减免税额达145.22亿元;共有2585653车次享受新能源车船税优惠,减免税额达5.78亿元。
组合式绿色税费优惠政策叠加,也带动了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