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网专家电话会议·第九十一期】电池技术“神仙打架” 群雄逐鹿的时刻到了?
特斯拉的4680电池、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及赣锋锂业的固态电池陆续登场,2023年注定是电池技术“神仙打架”的元年。烽烟之下,各电池的技术差异与上车规划,或成群雄逐鹿的要点。
其中,据特斯拉表示,目前特斯拉得州厂已布局4条4680电池产线,1条线正在生产,剩余3条处于调试安装阶段;公司还将投资新建内华达北部工厂,新增4680电池产能100GWh——这还“只是开始”,特斯拉4680电池长期产能目标为1000GWh甚至2000GWh、3000GWh。
作为全球头部新能源车企业,特斯拉确实有其底气。与此同时,在向内华达超级工厂的员工发表针对该扩产计划的演讲时,马斯克就透露,其4680电池不仅用于电动汽车,最终还将用于特斯拉的储能产品。这无疑进一步扩大了4680电池应用的领域。
4680电池原为解决动力电池高成本、短续航的痛点而生,但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颇有“针尖对麦芒”的意味。据介绍,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相比4680系统可以提升13%。另据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表示,麒麟电池预计将于2023年一季度量产。
而据赣锋理电官微消息,搭载赣锋锂电三元固液混合锂离子电池的纯电动SUV赛力斯-SERES-5规划于2023年上市。目前,重庆赣锋20GWh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在建设中,规划建成国内最大的固态电池生产基地。
毫无疑问,随着各正负极厂商与电池厂商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半固态电池量产装车已经提上日程,虽然产品良率以及供应链建设仍将面临考验,但固态电池被业内视为电池的最终形态,资本市场颇为重视产业能否比预期更早到来。
为了辅助资本市场理解特斯拉4680电池与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对比、目前4680电池的投产及上车规划情况及各主要电池厂商在固态电池的投入及进展情况,财联社《蜂网专家电话会议》特邀请业内专家分析。
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答记者问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1日讯 据银保监会网站消息,为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准确识别、评估信用风险,真实反映资产质量,中国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办法》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情况如何?
2019年4月30日至5月31日,《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金融机构、行业自律组织、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给予了广泛关注。我们对反馈意见逐条进行认真研究,并在进一步调研与测算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科学合理建议。《办法》对不良资产认定标准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在充分考虑不同条款影响和不同类型机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完善,更有利于商业银行真实、准确反映资产质量情况,实现信用风险有效防控。
正式发布的办法与征求意见稿相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完善:一是进一步明确分类资产的范围,将银行交易账簿下的金融资产以及衍生品交易形成的相关资产排除在办法适用范围外。二是进一步厘清金融资产五级分类与会计处理的关系,明确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为不良资产。三是进一步优化部分分类标准,对交叉违约、重组资产等条款进行调整与完善。四是进一步细化实施时间与范围,合理设置过渡期,提出差异化实施安排。
二、《办法》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信用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完善的风险分类制度是有效防控信用风险的前提和基础。1998年,人民银行出台《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提出五级分类概念。2007年,原银监会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一步明确了五级分类监管要求。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风险分类实践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2017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审慎处理资产指引》,明确了不良资产和重组资产的认定标准和分类要求,旨在增强全球银行业资产风险分类标准的一致性和结果的可比性。新会计准则也对部分金融工具分类随意性较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滞后及不足等问题提出新的要求。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借鉴国际国内良好标准,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现状及监管实践,制定了《办法》。《办法》旨在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准确识别风险水平、做实资产风险分类,有利于银行业有效防范化解信用风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三、对金融资产开展风险分类应遵循什么原则?
商业银行对金融资产开展风险分类时,应遵循真实性、及时性、审慎性和独立性原则。准确分类是商业银行做好信用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办法》要求开展风险分类,并根据债务人履约能力以及金融资产风险变化情况,及时、动态调整分类结果。对于暂时难以掌握风险状况的金融资产,商业银行应从严把握分类标准,从低确定分类等级。此外,商业银行应在依法依规前提下,独立判断金融资产的风险程度,不受其他因素左右而影响分类结果,确保风险分类真实、准确反映金融资产的风险状况。
四、《办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办法》共六章48条,将风险分类对象由贷款扩展至承担信用风险的全部金融资产。除总则和附则外,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提出金融资产风险分类要求。明确金融资产五级分类定义,设定零售资产和非零售资产的分类标准,对债务逾期、资产减值、逃废债务等特定情形,以及分类上调、企业并购、资管及证券化产品涉及的资产分类等问题提出具体要求。二是提出重组资产的风险分类要求。细化重组资产定义、认定标准以及退出标准,明确不同情形下的重组资产分类要求,设定重组资产观察期。三是加强银行风险分类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健全风险分类治理架构,制定风险分类管理制度,明确分类方法、流程和频率,开发完善信息系统,加强监测分析、信息披露和文档管理。四是明确监督管理要求。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风险分类管理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对违反要求的银行采取监管措施和行政处罚。
五、如何理解以债务人为中心的风险分类理念?
根据现行《指引》,风险分类以单笔贷款为对象,同一债务人名下的多笔贷款分类结果可能不一致,既可以是正常类、关注类,也可以分为次级类、可疑类或损失类。巴塞尔委员会在《审慎处理资产指引》中指出,如果银行的非零售交易对手有任何一笔风险暴露发生实质性不良,应将该对手所有风险暴露均认定为不良。借鉴上述概念,考虑到对公客户公司治理和财务数据相对完善,《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对非零售金融资产进行风险分类时,应以评估债务人的履约能力为中心,债务人在本行债权超过10%分类为不良的,该债务人在本行所有债权均应分类为不良;债务人在所有银行的债务中,逾期超过90天的债务已经超过20%的,各银行均应将其债务归为不良。
需要指出的是,以债务人为中心并非不考虑担保因素。对于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可以依据单笔资产的担保缓释程度,将同一非零售债务人名下的不同债务分为次级类、可疑类或损失类。对于零售资产,考虑到业务种类差异、抵押担保等因素影响,银行也可以对单笔资产进行风险分类。
六、风险分类如何考虑逾期天数和信用减值的影响?
商业银行开展风险分类的核心是准确判断债务人偿债能力。逾期天数和信用减值是资产质量恶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能有效反映债务人的偿债能力。从逾期天数看,现行《指引》对逾期天数与分类等级关系的规定不够清晰,部分银行以担保充足为由,未将全部逾期超过90天的债权纳入不良。《办法》明确规定,金融资产逾期后应至少归为关注类,逾期超过90天、270天应至少归为次级类、可疑类,逾期超过360天应归为损失类。《办法》实施后,逾期超过90天的债权,即使抵押担保充足,也应归为不良。从信用减值看,新金融工具准则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相关资产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办法》参考借鉴新会计准则要求,规定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应进入不良,其中预期信用损失占账面余额50%以上应至少归为次级,占账面余额90%以上应归为损失。
七、《办法》对重组资产的规定有哪些变化?
现行《指引》未充分明确重组贷款涉及的“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以及“合同调整”两个关键概念,且规定重组贷款均应分类为不良。借鉴国际经验,《办法》进一步细化了重组的概念。一是明确重组资产定义,重点对“财务困难”和“合同调整”两个概念作出详细的规定,细化符合重组概念的各种情形,有利于银行对照实施,堵塞监管套利空间。二是将重组观察期由至少6个月延长为至少1年,在观察期内采取相对缓和的措施,有利于推动债务重组顺利进行。三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再统一要求重组资产必须分为不良,但应至少分为关注。对划分为不良的重组资产,在观察期内符合不良上调条件的,可以上调为关注类。四是对多次重组的分类作出明确规定,要求观察期内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还款,或虽足额还款但财务状况未有好转,再次重组的资产至少归为次级类,并重新计算观察期。
八、《办法》的实施安排是什么?
《办法》实施充分考虑对机构和市场的影响,合理设置了过渡期,给予相关银行充裕的时间做好《办法》实施准备。《办法》将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于商业银行自《办法》正式施行后新发生的业务,即2023年7月1日起发生的业务,应按照《办法》要求进行分类;对于《办法》正式施行前已发生的业务,即2023年7月1日前发生的业务,商业银行应制订重新分类计划,于2025年12月31日前按季度有计划、分步骤对所有存量业务全部按照《办法》要求重新分类。
商业银行应按照《办法》规定,在持续稳健经营前提下,制订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全面排查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尽快整改到位。对于新发生业务,要严格按照《办法》要求进行分类。对于存量资产,应在过渡期内重新分类,实现按时达标。同时,商业银行要按照新的监管要求,建立健全风险分类治理架构,完善风险分类管理制度,优化信息系统功能,加强监测分析和信息披露,切实提升风险分类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力品药业IPO:连续亏损估值却涨200%,造富美籍实控人叶英?来源:德林社
文 | 张佳儒
编辑 | 德小强
2月5日,力品药业(厦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品药业”)第三轮问询函回复文件在证监会官网披露,这意味着该公司IPO之路更进一步。力品药业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力品药业成立于2012年11月,是一家以创新制剂技术为核心的改良型新药研发企业,聚焦口腔膜剂、气体微球、缓控释制剂等高技术壁垒的创新制剂开发。
经过多年发展,力品药业的盈利状况堪忧。2019-2021年,公司处于持续亏损状态,3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7300多万元。其中一个原因,是力品药业核心产品大多还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上市销售。
本次IPO,力品药业拟募资12亿元,其中6亿元用于改良型新药制剂的研发项目、3亿元用于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在过往的经营中,力品药业得到红杉、片仔癀、深创投等资本的加持。一旦力品药业成功上市,红杉等股东将可在二级市场变现,美国籍实际控制人Ying Ye(变更为美国国籍前曾用名为叶英)也将迎来财富的增长。
具体什么情况?
3年亏7300万,仅一款核心产品上市
先看业绩数据。2019-2021年,力品药业营业收入分别为2417.87万元、5679.3万元、5112.51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1.29万元、-733.86万元、-5644.62万元。
整体来看,力品药业营收出现冲高回落的走势,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额高达7328万元,亏损有扩大趋势。力品药业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仍需持续投入产品研发,并可能继续亏损。
收入结构来看,力品药业收入仍主要来源于非核心技术对应的传统药品,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较小。
招股书显示,力品药业非核心技术平台相关收入分别达1388.25万元、1283.96万元、3122.76万元,占比为88.82%、86.31%、77.96%;而核心技术平台相关收入占比为11.18%、13.69%、22.04%。
力品药业表示,核心技术产品主要处于研发中,尚未形成可观收入,因此非核心技术对应的传统药品收入占比总体较高。但随着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推进和订单预期情况向好,预计其收入占比将在未来较快上升。
那么,力品药业核心技术产品有哪些?
招股书显示,力品药业“依托核心技术形成了9个主要在研产品”。截至目前,除注射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外,公司主要产品管线仍处于在研阶段,尚未获批生产并开展商业化销售。
注射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这款仅有的核心技术平台上市产品,市场表现难说理想。
2020至2021年,注射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分别为公司带来营收96.97万元、45.88万元,合计不到150万元。该产品毛利率分别是53.50%、52.18%,出现小幅下滑;销售占比从6.52%下降到1.15%。
未来,力品药业的业务和业绩情况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招股书中提示,如果公司的核心产品无法取得上市批准,或该等批准为有条件批准且存在重大限制等,公司仍可能在未来年度出现营业收入下降、净利润为负的情况,并可能触发退市条件。
美籍实控人叶英与红杉冲刺76.78亿市值
过去的生产经营中,力品药业得到了众多资本的加持。招股书显示,力品药业共有20名机构股东为私募投资基金,包括招银肆号、片仔癀、深创投、南山红土、红杉瀚辰。
一旦力品药业成功上市,红杉等股东将可在二级市场变现,且获利可能翻倍。问询函回复文件显示:根据招股说明书和保荐工作报告,发行人本次发行前最后一轮外部融资发生于2020年8月,融资完成后投后估值为20亿元。
IPO公司申请科创板上市,在市值及财务指标也有规定的标准,保荐机构认为,力品药业满足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满足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的要求。
问询函回复文件还有这样的表述:发行人采用市值/研发费用倍数法测算,预计市值76.78 亿元;发行人采用DCF法测算,预计市值60.68亿元。
2020年8月最后一轮外部融资投后估值为20亿元,力品药业的两种算法,预计公司估值在60亿元以上。招股书的披露日期是2022年6月,也就是说,力品药业预计公司估值两年增长40亿元,涨幅超200%。
力品药业估值增长,受益最大的是持股较多的实际控制人。招股书显示,Ying Ye (叶英)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Ying Ye 直接持有17.79%股份,通过力品投资控制12.85%股份;叶诚系 Ying Ye 的弟弟及一致行动人,直接持有1.09%股份,通过力同投资控制3%股份。因此,Ying Ye合计控制 34.73%股份,实际支配的股份表决权超过30%。
按照Ying Ye 17.79%的直接持股计算,一旦力品药业达到预计市值76.78 亿元,Ying Ye的股权财富就有13.66亿元。
Ying Ye是美国国籍,经历上看,她是生物医药领域科班出身,日本大阪大学应用生物药物科学博士,曾在海外多家公司担任资深科学家。Ying Ye 目前是力品药业的董事长。
厦门日报曾报道,2012年是叶英出国深造的第16个年头,那时的叶英已经拥有20多年国内外药物研究经验和23项专利。同年,她带着她在制药行业有着20多年研发和管理经验的团队,创办了力品药业。
不难看出,力品药业背后是海归博士回国创业的故事,并得到了红杉等资本的支持。公司一旦上市,有望获得更多资本加速发展,股东们也将会得到财富上的增长。
未来,力品药业估值几何,与核心产品能否顺利获批上市,以及获批上市后的市场表现等息息相关。力品药业IPO进展,我们将持续关注。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