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重磅宣布:“清空”!只保留黄金、卢布和人民币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2月9日,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科雷切夫表示,本年度财政部将清空国家财富基金中的欧元份额,将只保留黄金、卢布和人民币。
2月9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报6.7817,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5点。
俄乌冲突以来,人民币在俄罗斯地位上升。
俄媒:美元在俄罗斯正输给人民币
2022年9月6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该公司将把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付款方式从欧元和美元改为卢布和人民币。
2022年11月23日,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联合会化肥生产和市场委员会主席德米特里·马泽平在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汇报工作时表示,俄罗斯乌拉尔URALCHEM集团开始使用人民币与巴西结算化肥。他表示,由于人民币目前流动性最佳,发展中国家愿意使用人民币支付。
2022年10月3日,根据俄罗斯商业咨询网站援引莫斯科交易所数据,莫斯科交易所共完成T+1人民币/卢布交易64900笔,交易金额703亿卢布,同日美元/卢布成交29500笔,交易额682亿卢布。人民币交易额在莫斯科交易所首次超越美元,成为该交易所交易量最大外币。
据参考消息援引俄罗斯《消息报》网站12月26日报道,俄罗斯工业通讯银行的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在俄罗斯中小企业外汇结算中占比超过欧元,二者占比分别为31%和28%。俄罗斯其他大型银行也证实了这种趋势。一些金融机构还表示,它们因此推出了新服务。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解释说,人民币在企业家当中的受欢迎程度证明,企业正在转向新市场,尤其是中国。
根据俄罗斯工业通讯银行的报告,2022年5月至10月,约15%的俄罗斯中小企业使用外汇。而在使用外汇结算者当中,34%选择美元,31%选择人民币,28%选择欧元。
调查报告指出,人民币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与亚洲的贸易增长,以及使用人民币的支付风险比使用美元和欧元低。
报道称,从俄罗斯央行12月对金融稳定的评估来看,在西方制裁背景下,2022年二季度和三季度俄罗斯市场上使用美元结算比例从52%降至34%,欧元从35%降至19%。而人民币的比例已接近欧元,在今年4月至9月间从0.4%上升到14%。在此期间,卢布的占比为32.4%。人民币在交易所的交易量占比从3月的3%跃升至11月的33%。
报道表示,多家俄罗斯大型金融机构也证实,人民币在企业国际结算中的受欢迎程度呈上升趋势。
圆点银行分析师指出,2022年约42%的商人选择人民币。今年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业务较2020年增长506%,较2021年增长294%。
地缘竞争加速“去美元化”
据环球时报援引俄罗斯《观点报》2月7日文章称,曾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最著名美国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预测,世界将抛弃美元。目前不仅俄罗斯,西方也在抛弃美元。他还作出更令人震惊的预测是,这(去美元化)将发生在十年内。他称,这是因为美国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日益激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种相互竞争的全球储备货币。
鲁比尼表示,目前的一些现象加速了世界去美元化的进程。首先,在美国和欧盟与中国、俄罗斯和伊朗之间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美元作为外汇储备正被快速抛弃。俄罗斯在外汇储备中放弃了美元和欧元,转而支持黄金和人民币。这是一种正常的做法,各国央行总是持有贸易往来最活跃国家的货币。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于去年年底进行首次用人民币支付的重要交易。鲁比尼认为,其他国家也可能效仿。
编辑|程鹏 张锦河 杜波
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密集面世 有望为债市注入稳定配置资金继公募基金推出多款混合估值法产品后,近期招银理财、工银理财、平安理财、兴银理财、徽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推出了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以寻求在产品规模和投资者持有体验之间达到平衡。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此类产品将为债市注入一些稳定的配置资金,有利于债市回暖。该类产品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净值更加稳定,持有体验更好,利于长期持有;对发行机构而言,此类产品有助于缓解赎回潮下理财保有规模的持续下跌。
第三种估值方式
混合估值法在净值不回撤与产品高收益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其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或公募基金产品在投资端配置资产时,将两种估值方式(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相结合,部分投资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部分采用市值法估值。
理财机构当下密集推出混合估值法有深刻的背景原因。2022年资管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实施后,市值法估值下理财产品很容易形成“理财赎回与债市走低”的负向循环:债市下跌—理财净值缩水—投资者大量赎回—机构卖出债券—债市加速下跌。
去年11月份的银行理财赎回潮就是上述负向循环的例证。国盛证券固收团队首席分析师杨业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资管新规落地后,市场下跌时理财成了市场波动的放大器,比如2022年11月份债市就经历了理财赎回潮,因此,赎回潮后理财公司偏好发行一些可以使用摊余成本法计价的封闭式理财产品。
实际上,重新进入大众视野的摊余成本法,在资管新规实施之前是银行理财市场的主流估值方法,该估值模式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
对比看,上述两种估值方法各有利弊。市值法下净值体现了市场波动,利于引导投资者长期、理性投资,但劣势是理财产品负债端脆弱,可能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摊余成本法的优点是产品收益平滑,缺点是对市场波动钝化,掩盖了产品的真实风险情况。
混合估值法部分结合了两种估值法的优势,也是资管新规实施后市场尝试的第三种估值方式。以某大型理财公司推出的一款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来看,该产品投资端60%至80%的固收资产以持有到期为目的,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20%至40%的资产以交易为目的,采用市值法估值;0%至10%为权益及衍生品类资产。
明明表示,该类产品对个人投资者和发行机构均有利,前期理财赎回潮挫伤了投资者信心,在投资者风险偏好下行背景下,净值更稳定的混合估值产品有利于吸引客户。
“混合估值理财产品可能发展成为信用债市场重要的增量配置需求来源。”杨业伟表示,摊余成本计价产品对债券久期有约束,在债市上涨时可能错过博取资本利得的机会,进而影响债券组合收益。而混合估值法产品,既可以通过摊余成本计价部分保证净值的相对稳定,又可以通过市值法估值部分提高组合收益。
仍存在流动性不足等弱点
尽管混合估值法产品有诸多优点,但其也有不足之处。据记者梳理,目前理财公司推出的混合估值类产品的资产配置比例中,摊余成本法计量的资产占60%或更多,而市值法计量的资产占比在20%左右,因此依然有流动性不足等缺点。
明明称,“混合估值产品出现后,还需观察此类产品最终的募集规模,其封闭属性可能不被一些流动性偏好较高的投资者接受。”
招商证券尹睿哲固收团队也认为,首先,由于封闭期的限制,混合估值类产品的流动性较市值法产品更差,对偏好做“活钱”管理的投资者而言并非首选。其次,混合估值类产品中部分资产以持有至到期为目的,采取摊余成本法计量,对市场波动较为钝化,或掩盖资产的真实风险。再者,混合估值类产品中以摊余成本法计量的资产依然受到久期匹配、持有至到期等诸多约束,还需观察发行后的市场反映及监管态度的变化。从长远来看,随着市场发展和投资者理念的逐渐成熟,预计市值法产品仍将占领主流。
下周一早高峰预计将严重拥堵本报讯(记者 刘洋)下周一为本市中小学开学首日,通勤、通学出行叠加,交通压力增大。据北京市交通委预计,下周一早高峰城市路网峰值将达8.3,处于严重拥堵级别。请市民尽量避开高峰时段和学校周边道路,错峰出行,优选公交出行、绿色出行。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全面恢复,通勤、通学出行叠加,预计下周(2月13日至19日)将呈现高峰压力突出、持续时间长,早高峰提前、晚高峰延后,商务办公区和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压力集中等特点,工作日早晚高峰城市路网峰值均在8.0左右,达到严重拥堵级别。其中,周一早高峰、周二和周五晚高峰压力突出,峰值预计达8.3。
预计早高峰较近期提前30分钟左右,晚高峰延后25分钟左右。早高峰7:45左右达中度拥堵级别,8:15左右达严重拥堵级别并持续45分钟。晚高峰18:15至18:45拥堵严重。其中,周一早高峰8:00至8:30交通压力最为突出;周二和周五晚高峰18:00至19:00交通压力最为突出,或将突破8.3,个别热点地区和路段短时交通峰值或达8.8。
空间上看,史家学区、西长安街学区、德胜学区、中关村学区等重点学区,国贸、望京、中关村软件园、五棵松、丽泽商务区、丰台科技园等重点商务办公区周边高峰时段交通压力集中。
东部、北部、西部区域二、三、四、五环,以及京藏、京承、京港澳、京开、机场高速、京通快速等主要高速公路,莲石路、阜石路、万泉河路、西直门北大街、朝阳北路、朝阳路、菜户营南路等主要联络线,早晚高峰交通流将呈现“早进晚出”明显潮汐特征。
为有效应对下周“开学周”全市交通运行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全市多部门协同联动,多措并举,加强重点区域交通疏导,加大公共交通运力投放,全力保障市民出行。教育部门组织各校学生错时到校、即到即进。公安交管部门加强警力部署,做好校园周边秩序维护、停车引导和事故快清快处。
交通部门组织公交、地铁采取增加高峰时段运力、延长高峰运营时长等措施,保障市民顺利出行。轨道交通在既定运力的基础上,适时延长早晚高峰运营时间。在天通苑北、天通苑等大客流车站增派保障力量,强化服务引导,做好大客流应对准备。地面公交在重点区域加大运力投入,缩短发车间隔,减少乘客候车时间。延长高峰时间,做好客流衔接。加强学校周边及重点区域调度,根据道路拥堵情况和客流需求,及时投入备班运力。加强共享单车秩序维护,在学校附近、轨道交通站点加派专人值守,迅速补充共享单车运力;在学校周边加强单车清淤力度,保障市民出行安全顺畅。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