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销售目标大幅增长 动力电池投资持续升温 新能源车产业链现结构性过剩隐忧
◎记者 俞立严 郭成林
近期,主流新能源汽车公司密集披露了2023年新车销量目标,普遍给出高增长的乐观预期。不过,上海证券报记者在近期调研中发现,伴随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高歌猛进的发展,从整车到动力电池等上游产业链投资热中已经显现产能过剩隐忧。业内专家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总体向好,但也要预防结构性过剩。
销售目标与市场空间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蔚来1月销量8506辆,对比2022年12月下降46%;小鹏1月销量5218辆,对比2022年12月下降53%;理想1月销量1.5万辆,对比2022年12月下降28%;比亚迪1月销量15万辆,对比2022年12月下降36%。
但是,销量的下降,并没有影响车企新年销售目标的大幅提升。
蔚来日前明确2023年的销量目标是对标日系豪华车雷克萨斯的在华燃油车销量。数据显示,蔚来2022年累计交付新车12.25万辆,同比增长34%,而雷克萨斯2022年在华累计销量18.39万辆。由此推算,蔚来2023年的销量目标接近20万辆。
“电动车的渗透率还要增加。我们能在快速增加的细分市场里面发展,这个思路和在一个萎缩或者完全不动的市场里是不一样的。”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2月6日对记者表示,蔚来的预测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里是属于保守的。
除了蔚来,多家新能源车企也定下了2023年的销量目标。作为A股新能源车公司龙头同时也是2022年度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比亚迪的销量目标尤其引人注目。比亚迪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为59.38万辆。2022年,比亚迪实现186.35万辆的新车销量,短短一年时间,销量大幅增长。
日前有消息称,比亚迪内部将2023年销量目标定到400万辆。对此,比亚迪并未明确回应。公司称,对2023年销售目标不好判断,因为受市场、消费需求及供应链体系等影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广汽旗下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近日表示,埃安2023年的目标是保50万辆,争60万辆。2022年,广汽埃安成绩单亮丽,全年累计销量达到27.1万辆,同比增长126%,成为年度销量最高的由传统车企集团孵化的新二代车企。除了翻番的目标,古惠南还透露,埃安拟冲刺新能源汽车科创板第一股。
中国一汽董事、总经理邱现东也透露,2023年中国一汽的目标是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38.4万辆,同比增长113.3%。此外,小鹏汽车2022年交付12万辆新车,2023年目标为完成近20万辆交付。理想汽车的新年销量增速目标也接近90%。
车企的目标不可谓不宏大,但具体能否实现、实现多少,除了要看各家的执行能力,还要看市场的接纳程度。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达到25%,作为传统汽车制造强国的德国达到28%,美国仅7%,日本仅2%。有业内专家表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短期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不大。
电池产量与装车量
伴随新能源汽车热,作为核心部件的中国动力电池市场2022年呈井喷式发展。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总量达到294.6GWh,同比增长90.7%。同时,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的产销也实现了大幅增长: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545.9 GWh,同比增长148.5%;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465.5 GWh,同比增长150.3%。
一边生产,一边装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扣除68GWh的出口量后,2022年全年动力电池产量与装车量两个数据之间,已经出现183.3 GWh的差额,相比之下,2018年至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量与装车量间的差额分别为13.58GWh、23.17GWh、19.75GWh、65.19GWh。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2年11月18日发布《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就已指出,近来随着下游需求及产业规模爆发式增长,叠加多重因素影响,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阶段性供需失衡严重,部分中间产品及材料价格剧烈波动超出正常范围;上下游对接不畅,部分领域出现囤积居奇、不正当竞争;部分环节产能盲目扩张,低质低价竞争时有发生。
动力电池行业分析师邵元骏表示,动力电池产能需要提前规划:一方面,无论是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还是目前发展迅速的储能电池,电池需求会不断增长。电池产线从建设到投产一般需要2至3年时间,供需两端存在一定时间差,在需求持续高涨的情况下,动力电池目前出现产能过剩风险的可能性并不算大;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增长势态大概还能维持两三年,2025年、2026年左右可能会到瓶颈期,转向存量市场,相当于动力电池需求也会失去部分增量,需要提前考虑。
结构性过剩与均衡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预计,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销量有望超过900万辆,而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为688.7万辆。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出现一些过剩现象,是结构性过剩。”对于2023年行业的高预期现象,安永先进制造与移动出行行业主管合伙人叶亮分析说,经过多年研发制造投入和需求培养,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总体向好,这是有基本逻辑支撑的。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局部可能会有过剩和落后产能。
对于产能的修正,叶亮建议,除了需要对盲目投资进行管理外,也需要对已经投资落地的产能进行合理疏导和转移。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要避免重复投资,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盘活利用现有新能源汽车产能,减少投入成本。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表示,可以引导动力电池产能向储能电池领域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两类电池可以通过共线生产,降低风险。另外,张翔建议,中国新能源汽车优势产能可以增加出口。除了整车出口外,电池产能也可以出口,对接配套海外新能源车企。目前,宁德时代等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并开始在德国等国家选址设厂,将供货海外市场培养成为企业释放产能的新路径。
城商行板块2月7日涨0.61%,重庆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423.8万元2月7日城商行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61%,重庆银行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248.09,上涨0.29%。深证成指报收于11926.88,上涨0.12%。城商行板块个股涨跌见下表:
从资金流向上来看,当日城商行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423.8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1.86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9亿元。城商行板块个股资金流向见下表:
北向资金方面,当日城商行板块北向资金持股市值为357.93亿元,增持0.65亿元。其中增持最多的是江苏银行(600919),增持了0.68亿元。减持持最多的是长沙银行(601577),减持了951.53万元。城商行板块北向资金持股变动明细见下表: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中航电测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2月7日,深交所披露,中航电测在2月2日至2月7日涨幅严重异常期间,获自然人买入7560万元,占比87.86%;其中,中小投资者累计买入0元。此外,机构投资者买入1044万元,占比12.14%。截至2月7日收盘,中航电测股价上涨20.01%,报收21.95元/股。
拟收购航空工业成飞100%股权
2月7日,中航电测发布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及严重异常波动公告显示,连续 2个交易日内(2月6日、2月7日)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同时,公司股票交易价格连续4个交易日内(2月2日至2月7日)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00%。
对于公司股票异常波动,中航电测提到,2月2日,公司披露了《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及其摘要。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成飞)100%股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据航空工业成飞官网显示,企业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出口主要基地、民机零部件重要制造商,国家重点优势企业。
预计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5%~45%
据公开信息显示,中航电测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聚焦于技术同源、产业同根的“智能测控”领域,业务涵盖航空军品、传感控制、智能交通、工业软件四大业务板块,是国内提供军民用智能测量和控制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于2010年8月27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从其业绩来看,中航电测发布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9亿元至2.30亿元,与上年同期下降25%至45%。
对于业绩的变动,中航电测表示,报告期内,公司部分业务出现波动,尤其是受乘用车检测行业政策调整影响,车检业务整体需求持续下滑,导致智能交通业务收入与综合毛利率大幅下降;由于智能交通业务原有收入占比及毛利率水平较高,本年高毛利产品销售收入及占比下降,致使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承受较大压力。另公司持续深入推进研发体系改革,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研发支出增长较快,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此外,报告期内计入当期损益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约为1500万~2000万元。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