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
微乐麻将辅助器-终于找到!作弊辅助切开的莲藕
2023-10-30 20:19  浏览:31

微乐麻将辅助器-终于找到!作弊辅助 据陈磊称,拼多多的计划是继续将收入用于补贴,直到其取代阿里巴巴,成为10亿中国消费者的默认购物平台。理论上,该公司可以削减补贴,同时从商家那里吸引更多广告资金,以实现持续盈利。作者有点忙,还没写简介!今日热搜《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21日报道,美国化学品公司蓝线公司和澳大利亚莱纳斯矿业公司希望在美国建立稀土分离厂,寻求增加重要大宗商品的供应。 台湾中时电子报网站也关注了这一消息,该网站称:莱纳斯于5月20日宣布,该公司已经与美国化学品公司蓝线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在美国本土建立稀土萃取分离厂房。

本文目录一览:
  • 1、高质量发展方向明确,上市公司、基金、券商怎么做?
  • 2、反弹行情仍在初期?三特征预示修复行情趋势更加明确 十大券商策略来了
  • 3、李海涛: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国如何应对
高质量发展方向明确,上市公司、基金、券商怎么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也需要资本市场的坚实支持。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目前资本市场正在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持续推动高水平双向开放。在此背景下,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三大市场主体,上市公司、公募基金和证券公司又将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第一财经近日采访了徐工机械(000425.SZ)、华夏基金和华泰证券(601688.SH)的相关负责人。

  徐工机械:创新、韧性、数字化

  “二十大报告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部署,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徐工机械董事会秘书费广胜对第一财经表示,公司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费广胜表示,公司保持年度5%以上的研发投入,构建全球协同研发体系;落地“技术领先用不毁”产品理念,自主研发全球第一吊、神州第一挖等一大批“国之重器”;着力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了液压件、传动件、履带底盘、精密工业等一批关键核心零部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话语权。

  二是打造韧性强的产业链供应链。做强做优、做高做大工程机械等传统产业,同时培育壮大矿用机械、高空作业平台、养护机械等战略新兴产业。

  费广胜还表示,徐工机械践行“同盟军、共进退”理念,发挥“链主”企业龙头作用,带动徐州1000多家、全国全球4000多家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打造形成全球最齐全完备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链。

  三是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据费广胜介绍,公司建成以起重机生产基地为代表的行业标杆智能工厂,生产效率提升150%,运营成本降低29%;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增长至90%,数字化系统覆盖率提升至95%;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徐工汉云”在80多个细分领域赋能运用,连接全球设备超135万台。

  谈及下一步发展目标,费广胜表示,将以工程机械为核心,以高端化驱动技术创新领先、以智能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绿色化引领行业低碳发展、以服务化延伸主业价值链条、以国际化打响全球知名品牌,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世界一流企业,打造更齐全、更完备的全球工程机械综合产业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大力量。

  华夏基金:资产端促转型、资金端促共富

  公募基金是金融体系中重要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中介机构。

  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2年6月末,资产管理业务存量规模68.5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26.8万亿元,占比接近40%。

  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公募基金应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承担起在资产端支持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资金端服务居民财富管理、推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金融,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与未来赋予中国金融的历史责任和必然要求。”华夏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募基金应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方向,在日常投研、配置思路和投资理念中更加重视政策引导,积极主动发掘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和公司。

  具体到华夏基金,下一步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着力提升投研核心能力。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ESG责任投资理念,完善投资研究体系及制度流程,强化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将三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实际盈利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以专业能力提升居民财富管理的获得感。

  二是创新多样化产品和专业服务能力。加大中低波动型产品开发创设力度,开发适配个人养老金长期投资的基金产品,丰富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创新目标日期、目标风险等投资策略,完善底层资产,有效对接不同风险偏好资金需求。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推进客户服务线上化、投顾化和智能化,为个人财富管理提供更加智能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三是推动基金投顾业务发展成熟。逐步扭转“重投轻顾”展业倾向,着力发挥顾问引导作用,改善个人投资者“追涨杀跌”“盲目跟风追热点”的投资行为。

  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鼓励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进一步降低服务收费,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合理降低交易、托管、登记、清算等费用。

  华夏基金表示,未来将合理降低服务收费让利投资者,强化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激烈,在市场机制驱动下,管理费率等多种费率已在持续下行,让利投资者,在低费率时代,公募基金一方面要提升投研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创新收费模式,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减少换手,降低交易成本。”华夏基金称,将建立健全覆盖核心员工的长期考核机制,严格执行薪酬递延制度、核心员工奖金跟投机制,探索实施多样化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人才、资金、专业等优势,更好地做到投研人员和公募基金投资人利益统一。

  华泰证券:聚焦战新产业、创新融资模式

  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之一。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140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1.20万亿元,净资产为2.68万亿元,净资本为2.06万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含信用交易资金)2.13万亿元,受托资产总净值10.99万亿元。

  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各大券商各有布局。华泰证券对第一财经表示,公司长期聚焦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投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用全业务链专业金融服务促进资本、科技与产业高水平循环。

  “公司通过上市、私募股权、协助融资等方式,解决医药医疗、TMT、能源环保、先进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初期研发投入大、盈利和资金流动性较差的难题,促进科创企业稳健高效发展。”华泰证券表示,注册制改革以来,公司助力40余家企业登陆科创板,20余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今年9月,公司成为首批科创板做市商之一。

  作为中介机构,华泰证券的另一个方向是注重创新融资模式,借助各类资本市场工具,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丰富融资渠道,助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比如资产证券化方面,近十年来累计开展近6000亿元资产证券化业务;比如推动REITs项目落地,助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

  券商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也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的显著提升,公司坚持把科技打造成为最核心的能力,以数字化牵引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数字化平台丰富实体企业服务场景。”华泰证券表示,自主研发的机构客户服务平台可以为企业客户提供研究、投行等全周期的机构服务,上市前提供随时随地IPO在线辅导,上市后提供股份管理、员工股权激励等专业在线支持,助力企业有效提升生产力,也为企业发展增添数字化动能。

  华泰证券表示,将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上发挥专业价值,更好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

反弹行情仍在初期?三特征预示修复行情趋势更加明确 十大券商策略来了

  十大券商最新策略观点新鲜出炉,具体如下:

  中信证券:三特征预示修复行情趋势更加明确

  当前市场从政策预期博弈阶段步入政策效果博弈阶段,显现出主线不清、高度博弈和快速轮动的三大特征,这反而预示着全面修复行情的趋势更加明确,目前行情正处于政策驱动的上半场,直至经济恢复进入新稳态,才会步入由业绩驱动的的下半场,配置上,建议继续围绕政策受益最明显的三条主线均衡配置。一方面,从修复行情所处阶段来看,随着防疫举措灵活调整,稳地产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在逐步寻找新稳态,市场密切关注各地适应“二十条”的过程,不断博弈防疫政策执行效果,同时地产链的恢复节奏高度不确定,围绕地产政策效果的博弈也在持续。另一方面,从行情显现出特征来看,风险偏好全面回暖,活跃资金仓位依旧偏低,做多意愿明显升温,但基本面和行情修复的节奏高度不确定,导致行情初期主线不清,同时修复的大方向又高度明确,导致交易行为高度博弈,存量调仓、增量入场和低仓位滚动交易推动行业板块快速轮动。

  华安证券:反弹行情仍在初期

  本周在债市利率飙升导致货币政策转向担忧、国内疫情散点多发制约经济修复甚至担忧政策重新从严,以及美债利率有所回升的影响下,市场走势呈现前涨后跌、整体震荡,行业表现呈现防疫相关方向强而新能源热门赛道和出行链弱的特征。市场普遍关心反弹行情是否仍会延续?我们认为本轮行情仅行进至初期,反弹格局不变。一方面利率飙升由于短期流动性冲击所致,当前央行已加大投放,预计后续利率仍将继续回落,货币政策收紧言之尚早;二方面国内疫情散点多发主要和当前冬季时节有关,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更多考虑与主流毒株感染特征相适应,不会重新从严;三方面美债利率持续上行目前缺乏基本面支撑,当前仍在反应加息 75bp 预期的降温,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震荡回落的方向不变。配置上,新能源赛道中长期占优方向不变,建议加大并重视其配置力度;和防疫优化相关的医药领域如医疗器械设备、医药流通,以及具备长逻辑的白酒当前仍有上涨空间;继续看好市场反弹的情绪先行板块券商。

  中金公司:积极看待政策边际变化

  近期债市波动更多是短期扰动,从历史经验来看,当国内经济增长和信贷需求预期快速改善阶段,较多都伴随着利率的短期快速上行,对于权益市场而言隐含分子端改善的预期,风险偏好可能也在逐步好转。而且我们估算三季度末全市场“固收+”基金的全部持股规模可能约占全部公募基金持股规模的4%-6%,整体赎回压力或较为有限。尽管政策向经济的传导以及经济改善成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但疫情防控和房地产两大政策变化的信号意义值得重视,市场前期已具备较多的偏底部特征,预期好转的关键在于基本面的修复力度,建议投资者逐步布局。在政策调控、疫情防控、地产调整等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韧性如弹簧持续被压缩,一旦这些因素中某些或全部有所缓解,增长反弹力度可能超预期。

  配置建议:政策支持领域可能仍有相对表现。1)预期不高、政策出现边际变化受影响大的领域,如地产链条、受疫情影响的消费,包括食品饮料、家电、轻工家居等;2)高景气、有政策支持、中国有竞争力的制造成长赛道,包括科技软硬件、高端制造、军工等;3)股价调整相对充分、中长期前景有待明朗的领域,如医药、互联网等,配置时机需等待政策预期变化。

  海通证券:年内第二波行情进行中

  当前市场有两大热议点,一是债市对股市扰动,二是风格是否切换。①债市下跌对股市影响取决于背后逻辑,这次宏观流动性背景未变,债市下跌对股市是小扰动。②银行地产类似12年和14年底的低估低配,但地产基本面趋势和股市微观资金结构不同,这次是轮涨而非风格切换。③年内第二波行情进行中,高景气的成长更优,如数字经济、新能源。

  兴业证券:深秋行情蓄力前行

  兴证策略发布研报称,近期债市波动对股市实际影响不大,更多是风险偏好的短期冲击。随着政策放松,市场此前对于经济下行、地产风险的担忧正在被化解,市场悲观预期迎来边际改善。从估值、股权风险溢价来看,当前市场仍处于高性价比的底部区域。结构上,继续关注“信军医”、“新半军”、“科创”三条主线。

  安信证券:冬日里的小阳春值得期待

  近期市场定价围绕三个方面:1、重振内需是必由之路,很明确的是以托底经济为目的的重振内需迹象愈发明显。以托底经济为目的的重振内需迹象愈发明确有利于大盘价值(消费、医药和地产)呈现估值修复。2、在国内疫情居高不下的过程中,疫情相关的定价因子仍会持续,主要集中在医药领域。3、从交易的角度来看,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通胀预期回落,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回落,对于铜金(股)的配置价值在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政策预期对于A股市场信心的持续支撑作用,这有助于市场提前去反映明年上半年GDP的改善过程,评估的关键落脚点在于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改善。国内疫情如果能有效控制,基本面预期逐步扭转,市场环境就是相对安全的,冬日里的小阳春值得期待。

  华西证券:构筑“圆弧底”,聚焦三条投资主线

  压制市场的内外因素均出现积极的变化,其中国内政策方面,防控优化二十条措施落地和房地产领域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下,内外资对国内经济增长的预期出现改善。当前A股仍处于修复性行情中,但经济基本面的扭转难以一蹴而就,无论是防疫优化还是房地产融资政策,均需要时间来验证政策效果,扎实A股“圆弧底”。具体到行业配置上,聚焦三条投资主线:1)受益于防疫政策优化的可选消费领域,如“白酒、航空、餐饮、旅游酒店”等;2)景气度高的成长类行业,如“新能源”等;3)与“安全、发展”相关的,如“信创、自主可控、中药”等。

  中邮证券:震荡汇聚共识,看好市场反攻

  近期市场触底反弹后A股震荡偏强,各板块轮动表现,上周医药、传媒、计算机、电子等超跌成长性板块大幅反弹。人民币从贬值到升值,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大幅加仓前期抛售的消费等价值股。上周受货币紧缩等影响,债券市场波动加大,大量银行理财产品、固收类产品净值下跌大,担心的固收+产品减权益并没有出现,权益市场情绪整体平稳,性价比进一步提升。经济企稳、资金需求增加等信号,都预示着权益市场的回暖,债券不一定步入熊市,股票大概率迎接结构性牛市。

  多重利好因素叠加影响下,市场的结构性行情,将继续增强投资者信心,汇聚赚钱效应。市场快速反弹后,有望步入验证期,表现以震荡为主,短暂的犹豫后,会继续强势反弹,持续至明年1月。从行业上看,此次反弹主要为两条主线:将以消费复苏类行业为主,食品饮料、医药等估值低确定性高的品种。其中医药是市场普遍认可的行业,认为持续的时间和空间均客观,消费涉及中产阶级的产品扔有待验证,但低估值和确定成长的品种仍有上涨空间。二是政策显著边际改善的主线,包括地产产业链、传媒、信创、军工等符合政策预期的行业。特别是地产建材、传媒教育等,典型的困境反转,未来行情的空间和时间都值得期待。

  民生证券:A股反弹放缓,市场仍缺乏明显共识

  市场近期开始呈现缺乏共识的特征,投资者仍在基于各自对不同领域的基本面预期进行左侧交易:10 月底以来的三周反弹中,每一周涨幅排名靠前的行业均不相同,而且会经常出现前一周涨幅排名靠前/靠后的行业这一周便垫底/领先的情况:11 月第一周反弹较多的行业有汽车、电新,但第二周排名靠后,11 月第一周房地产表现垫底,但第二周排名第一。本质上,市场这一交易特征说明当下并未形成一个较强的共识趋势,投资者因此选择去布局“低位资产”,甚至最后扩散到了基本面触底还需要时间的电子板块。历史上,市场低位最不缺的就是估值到达自身低分位数的资产。短期来看,从低位修复之后,缺乏共识的市场可能有休整的必要,我们此前对全市场的乐观程度开始明显下降。

  华鑫证券:“股债跷跷板效应”大概率再现

  央行三季度货币执行报告虽然增加了对通胀的关注和对疫情政策优化后经济的乐观预期,但当前来看通胀仍在低位,对国内货币政策掣肘有限。疫后经济修复任重而道远,随着稳汇率的成效进一步显现,货币政策重心仍是巩固经济修复基础,为实体经济提供流动性支持,降准降息值得期待。2013年“钱荒”影响下的“股债双杀”较难重现。当前央行还在积极投放流动性,监管和货币政策均未转向,和2013年“钱荒”所处的宏观环境截然不同。另外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流动性环境仍较为充裕,预计本轮债市大跌后更可能表现出“股债跷跷板效应”。A股行业选择,建议关注防疫常态化下需求回升的医药链(疫苗、医疗服务、连锁药店、特效药、中药)、困境反转的地产链(消费建材、家居家电、地产金融)、契合安全发展和政策催化的数字经济(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信创、通信、传媒)。

李海涛: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国如何应对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环境,中国靠什么来实现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增长?

  中美经贸摩擦、俄乌冲突、极端气候等风险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全球产业链的重新调整与配置不可避免。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进程中,中国会受到怎样的冲击?中国经济增长复苏的大局会受到怎样的改变?我们认为,中国应当以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的方式主动适应并引导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进程。

  全球产业链重构已经成为新的趋势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总体上看也是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历史。全球化在1990年到2007年间发展最为迅速,其原因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提升、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贸易壁垒的降低等。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全球化不断推动各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这种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以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为基本逻辑。跨国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效率及成本的最优解决方案,各种零部件与半成品在全球各地穿梭往来。在这种全球化的产业链布局模式中,生产流程分布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单个企业往往专注于特定的生产环节,而不是独自完成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由于产业链的全球分布及高效运作,所有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布局的国家如中国、泰国、越南等国家的生产率和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困人口数量也大幅度减少。

  但全球产业链的发展近些年受到了挑战,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事实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产业链扩张就开始出现放缓的迹象。近几年发生的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问题对全球化的产业链布局形成了新的压力。

  1.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

  疫情进入第三年,对全球经济不论在供给侧、需求侧还是流通环节都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以2022年上半年为例,上海及周边地区疫情以后,上海港及附近宁波舟山港等待的集装箱船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几乎是2021年同期的3倍,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下降了约40%。包括特斯拉、本田等各大企业的生产流通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全世界的供应链都受到震动。

  2.俄乌冲突冲击全球产业链。

  俄乌冲突对全球产业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是严重冲击多种大宗商品的供应。俄乌两国是石油、天然气、粮食、多种有色金属的重要产地和出口来源地。俄乌冲突的长期化严重影响了这些大宗产品的供应。

  其次,共同遵守的贸易规则受到了极大挑战。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纷纷对俄罗斯实行制裁,将俄罗斯踢出各项贸易组织,跨国公司纷纷撤出俄罗斯市场。俄罗斯主要银行被排除在SWIFT支付体系之外,海外资产也被没收或冻结。政治因素取代贸易规则,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受到严重打击。

  由于俄乌冲突的影响以及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行广泛的经济制裁,俄罗斯经济主动或被迫开启了与西方经济脱钩的进程,对产业链全球化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从纽约联储银行发布的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GSCPI)可以看到,从2020年开始,由于疫情、俄乌冲突等多方面的影响,全球供应链承受的压力急剧上升,而且这些压力预计将会长期持续下去。基于全球产业链面临的压力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世界各国以及许多企业开始重新思考自身的全球化战略,全球产业链重构成为新的课题与潮流。

  产业链重构对中国的影响

  产业链重构必然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也无法例外。最近几年,中国已经开始出现部分产业外流的情况。

  电子信息行业,2019年三星关闭了所有在华手机工厂,越南成为三星在海外最大的生产基地。此后,三星超50%的手机出口以及1/3的电子产品出货量由越南承担生产。2021年,三星(越南)公司营收742亿美元,相当于同期越南GDP的20%左右。2022年4月,全球知名芯片制造商安森美宣布将其在亚洲的四个配送中心之一的上海配送中心迁至新加坡,并将关闭中国的全球配送中心。

  家居行业,中国家具在美欧日韩家具进口的金额占比已经从2018年的52.8%下降至2020年的43.5%;通信终端占比从62.6%下滑到2020年的57.4%。2020年起,越南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家具供应国。2021年越南木制品及家具出口金额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7.2%。

  纺织行业,中国最大的棉纺织品制造商之一的天虹纺织自2014年起开始建设越南海河工业园区,打造从原料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基地。中国色纺纱巨头百隆东方在越南已拥有超过100万锭纱的总产能,占百隆总产能的60%。2021年7月,百隆又在越南新建39万锭纱线项目。越南区域已经占到百隆东方总营收的六成左右。

  这样的产业外移会不会造成中国产业的空心化,降低中国的全球竞争力?

  必须看到,产业链转移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现代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许多次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其中规模比较大的几次转移包括:

  其一,19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美国的工业化进程,欧洲工业向美国大规模转移;

  其二,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战后重建进程,部分美国产业向欧洲、日本等地转移;

  其三,上世纪70年代以后,部分日本产业如家电、化工向韩国、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亚洲“四小龙”开始崛起;

  其四,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后,全球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向中国大规模转移。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一些原本的生产要素优势例如廉价而充沛的劳动力供给已经逐步减弱。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产业必然会选择新的更具比较优势的落脚点。

  这一类的产业转移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而且产业转出方和转入方都会从中获益。以中国产业外移最大的目的地东盟为例,2020年起东盟取代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达87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1%。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4836.9亿美元,同比增长26.1%;自东盟进口3945.1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在这一轮的产业转移中,中国和东盟实现了双赢。

  必须反对违反市场规律的产业限制政策

  需要高度警惕的是扭曲市场规律的产业限制政策。近几年来,美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不断推出违反经济规律的产业政策,试图推动全球产业链的去中国化。

  首先,美国以美中贸易逆差为借口,挑起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大幅提高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中国产品出口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已从2018年6月的3.8%提升至2022年中的19.3%。范围覆盖了中国出口美国产品的66%,涉及金额约3350亿美元。非市场化的关税加征伤害了中美两国之间的正常贸易,对世界经济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其次,美国又联合其盟友,试图打造一个对抗的经济联盟,进一步降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影响力。

  2022年5月,美国公布了“印太经济框架”(IPEF)计划。IPEF由美国、日本和印度在内共13个国家组成,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IPEF方案不包括中国,虽然其细节条款仍有待确定,但美方已将其定义为“对抗共同压力”的论坛。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公开表示,IPEF是一个“独立于中国的安排”。

  以美国推出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为例。该法案明确要求新能源电池所用矿物材料的40%要由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开采加工,到2024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50%、2027年提升至80%,到2029年电池部件必须100%在北美制造。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是唯一既具备新能源产业竞争力同时又和美国没有自贸协定的国家。

  这一系列的法规与协定针对中国的意味十分明显,不但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对美欧等国也同样不利,必须坚决反对。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环境,中国靠什么来实现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增长?

  首先,必须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中国未来的发展必将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的贡献。增强自身的科技实力是应对产业链重构、实现产业提升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我国在最近几年对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升。

  其次,在加强自身科研投入的同时,也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应当看到,在许多科学及技术领域,西方发达国家相对中国仍然处于领先地位,向包括美、欧在内的其他国家学习,仍然是中国经济重要的提升途径。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过程中,中国的光伏行业就是通过对外学习,成功实现产业升级的典型成功案例。

  光伏的研究和产业化都始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光伏技术及产业化水平都十分薄弱,几乎所有的光伏产品都依赖进口。

  20世纪末,中国向美欧日等发达国学习,大规模引进光伏产业相关技术及设备,从头开始打造光伏产业链。依托中国完整的制造业及综合成本优势,中国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建立起了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光伏产业。目前,中国光伏行业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光伏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中国国内需求,而且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光伏制造可大致分为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环节,2021年中国这四个制造环节的全球产量占比均在75%以上。2019年中国光伏逆变器产量就已占全球市场的80%以上,出口量占全球45%以上。

  通过对产业链转移的分析可以看到,对待全球产业链重构,消极抵制或听天由命不是办法,主动适应变化的环境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对于一部分确实失去竞争优势的国内产业,主动迁移到更具竞争力的国家或地区不失为明智之举。但更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增加自身的科技及创新能力。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同时还享有丰厚的工程师红利,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新形势下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李海涛系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企业家学者项目副院长,祝运海系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

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广东20例,北京9例,广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甘肃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江苏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江苏11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1例;辽宁7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晋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云南3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3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34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2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85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824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791人。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