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
服务国家战略见成效 交通银行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松茸的保存
2023-10-25 23:58  浏览:35

近日,交通银行发布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875.81亿元,同比增长11.89%;资产总额达人民币11.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05%。在各项业务规模稳健增长的同时,资产质量也保持向好。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交通银行亦出台了“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纲要,将“上海主场”建设和“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作为战略推进的核心点和突破口。其中,在“上海主场”建设中,交通银行以点带面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以“十四五”规划为统领,谋新篇、开新局,交通银行的2021年度经营业绩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693.90亿元,同比增长9.42%。其中,利息净收入1616.93亿元,同比增长5.45%,净利息收益率保持基本稳定;非利息净收入1076.97亿元,同比增长15.97%。董事会建议2021年度向普通股股东每股分配现金股利人民币0.355元(含税),现金分红率达到32.16%。

加大金融供给 助力实体经济加快复苏

作为国有大行之一,交通银行积极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深度切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全新产业赛道和多层次消费空间,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共同发展。

一是加大金融供给力度。报告期末,集团客户贷款余额6.5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17%,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公司类贷款中,中长期贷款较上年末增加3729.82亿元,在客户贷款中的占比提高至43.13%。全年支持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超过万亿元。

二是服务国家重点战略。报告期末,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三大区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5.30%,增幅较集团贷款平均增幅高3.13个百分点,信贷增量占比超过60%。

三是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报告期末,境内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6.16%;战略性新兴产业、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90.90%、49.23%,贸易融资发生额同比增长31.16%;绿色信贷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1.37%。

与此同时,交通银行坚持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各类风险的前瞻性研判,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结构,夯实风险防控基础。

在加强存量风险化解方面,交通银行加大不良资产处置清收力度,报告期内共处置不良贷款839.36亿元,同比增加10.25亿元。截至2021年末,集团不良贷款余额967.96亿元,不良贷款率1.48%,分别较上年末减少9.02亿元、下降0.19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与占比“双降”;拨备覆盖率166.50%,较上年末上升22.63个百分点。

建设“数字化新交行” 强化科技赋能转型发展

当前,银行业已步入数字化时代,交通银行“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纲要亦将数字化新交通银行建设作为战略推进的突破口之一。

在报告期内,交通银行先后发布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十四五”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和数据治理规划,提出金融科技发展愿景“POWER”(平台Platform、开放Open、智能Wise、企业级Enterprise、重塑Reinvent),以数字化思维重塑业务流程、展业模式和服务方式,推动经营从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从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

具体来看,深化科技赋能,交通银行打造出惠民就医、普惠e贷等“交银e办事”系列产品和数字人民币等创新标杆,推出手机银行6.0、企业级营销中台和客户服务平台等项目,新一代云平台、数据中台、多方安全计算平台等取得阶段性进展;加快开放银行建设,聚焦政务、出行、教育、医疗等民生场景及餐饮消费,升级产品和服务方案,做大场景获客。开放银行已累计开放接口1369个,累计调用次数超2.6亿次,报告期内,借记卡线上获客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3个百分点;信用卡线上获客占比超过50%。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人才起到关键作用。交通银行在2021年进一步加大科技人才的培育和招聘力度,持续推进金融科技万人计划,全年招录金融科技专业背景人才占比从2019年的32%提升至2021年的55%,金融科技人员增加至4539人。

交通银行数据显示,2021年交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87.50亿元,同比增长23.60%;全年科技资金占营业收入的4.03%,同比上升0.50个百分点。金融科技的投入主要分布在两个领域:一是加大创新力度,推出了一批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比如零售风控中台、营销中台、数字人民币等;二是夯实数字基建,进一步加大了在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生产运营、灾备体系建设等领域的投入。

在强化科技与业务的联动协同方面,交通银行改组线上中心为网络金融部,加强对GBC三端的能力覆盖,加大对场景生态、开放银行的投入建设,截至2021年末已新增合作机构256家,新增非零余额电子账户36.66万户,分别是上一年的6.09倍和4.57倍。

同时,交通银行持续开展数据治理工作,完成全行216套业务源系统的数据盘点和清理,形成3.1万余项数据指标标准和3.3万项字典规范,涵盖全行公司、零售、同业、营运、风险等各领域。

深耕普惠金融 探索乡村振兴“三种模式”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力度。

交通银行亦将普惠金融作为四大业务特色之一,贯彻“增强金融普惠性”的要求,触及更多客户及场景,服务小微企业以及城市治理、乡村振兴、民生消费等领域的金融需求,稳步提升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质效。

2021年,交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实现了量增、扩面、质优的良好局面。截至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88.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近50%;有贷款余额的客户数21.2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3.49%;不良率1.16%,较上年末下降1.02个百分点。

良好的发展势头得益于找到了正确的发展“钥匙”。依托数字化转型与科技赋能,交通银行打造“普惠e贷”线上综合融资产品体系,线上标准产品实现抵押、信用、保证等多种方式自由组合,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2021年,“普惠e贷”客户数及贷款余额增量分别占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的93.24%、80.17%,不良率处于较低的水平。

围绕重点领域,聚焦小微科创、绿色金融、产业链等国家重点战略领域提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交通银行在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湖北、陕西、深圳、苏州等地设立科技支行或科技特色支行,面向科技型小微企业;并与工商联和第三方数据平台合作,在供应链、科创、乡村振兴、医保、双创、个体工商户等重点领域实现场景定制。

在乡村振兴业务发展方面,截至2021年末,交通银行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6544.61亿元,较上年末净增810.03亿元,增幅14.13%。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397.41亿元,较年初增长126.88亿元,增速46.90%。

交通银行在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探索“三种模式”:一是多方协作的平台化服务模式。发挥国家相关部门平台优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政策与金融优势的融合赋能。二是生态场景的定制化服务模式。基于数字化手段,围绕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与县域富民产业,针对不同特色生态场景打造数字化金融产品,补足交通银行县域机构网点不足的短板。三是三产融合的全链化服务模式。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客群,从政策、办法、流程、数据持续开发融合,助力猪、禽、奶等重点领域延链保链强链,带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交通银行表示,下一阶段将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主要措施有:

一是围绕“稳产保供、提质增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提供金融支持。比如,我们将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分布特征,重点支持国家重点农产品主产区和区域特色农业优势区内的农业生产经营。

二是依托全牌照优势与金融科技力量,丰富涵盖政策咨询、融资服务、财富管理、支付结算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交银益农通”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强化科技赋能手段,提升风控能力。针对涉农贷款风险相对较高的特点,构建涉农风险数据集市,加强与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征信机构等的互联互通,推进各类具有应用价值的涉农数据的对接与治理,为智能化授信和数字化风控奠定基础。

2022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年,也是交通银行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交通银行管理层表示,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守金融本源,在与实体经济“调结构、促转型”的同频发展中,实现“稳”与“进”的良性互动;发挥“上海主场”优势,不断谋求创新突破,打造四大业务特色,实现银行价值与客户价值的共同创造与同步提升。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