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红星观察|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成都各区如何踢好“临门一脚”?封神英雄榜剧情
2023-10-24 20:25  浏览:42

成都交投航空投资总部项目在成都东部新区启动、青白江区百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链项目线上集中签约、蒲江县发布总投资118.35亿元的城市发展项目机会清单……本周之内,成都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及郊区新城,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融入到本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

今年一季度,尤其是步入三月以来,在GDP规模近两万亿的成都区域经济大盘中,各区(市)县正在以重大项目为牵引,融入城市“建圈强链”行动,力争实现2022首季“开门红”。

随着一季度时间周期将至,成都各区(市)县如何踢好“临门一脚”?“建圈强链”成为关键词。

融入“建圈强链”

城市新区如何打造动力引擎?

一周之内,成都相关区(市)县围绕“建圈强链”做了什么? 3月11日,经济总量排名全市第一的成都高新区对其2022年的“打法”进行谋划,聚焦“建圈强链”。此前,成都高新区对外透露,该区承担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等重大产业链的“建圈强链”任务。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GDP超2800亿元的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恰恰是其主导产业。这也反映一个现实,区(市)县迈步在“建圈强链”的路径中,发挥产业比较优势成为各自的一大策略。

从经济发展看,一个区域需要动能强劲的经济板块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成都市对城市新区的发展定位是,要做优做强城市新区创新策源转化、国际门户枢纽、新兴产业集聚等核心功能,进位争先打造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成都天府软件园

除了成都高新区外,另外两个城市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近日也“动作”频频。

3月10日,成都东部新区“牵手”中石油,双方签署《中石油碳中和能源示范合作项目投资协议》,将在成都东部新区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成都东部新区的考量是,希望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聚集“双碳”目标,在清洁能源、智慧能源、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

展开全文

而近日发布的《成都市2022年重点项目计划》显示,900个重点项目中四川天府新区占74个,涉及的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项目均契合成都“建圈强链”行动重点产业链布局方向。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四川天府新区在诸多层面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项目布局背后,新动能蓄势待发。

“城市的‘建圈强链’行动,本身就是通过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塑造产业生态优势,在此过程中,不同经济板块都应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在长城战略咨询成渝总监徐光宜看来,成都城市新区是城市经济“增量”和“质量”承载区,在参与“建圈强链”过程中,这类区域的项目吸引应该凸显对城市未来产业的撬动牵引作用,发挥空间广阔优美的优势,迅速吸引更多优质资源聚集,然后聚焦布局产业链,早日形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中心城区“动作” 不断

重大项目相继入“圈”成“链”

就在本周之内,一些重大产业化项目相继落地在成都部分中心城区。

来自双流区的公开信息显示,3月8日,中国民用航空机载航电适航审定中心、宏远货运航空转运中心等10个项目集中签约,兴科蓉全国总部结算中心暨国际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项目、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成都医院等5个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70多亿元。

其实,今年年初以来就有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双流区。1月中旬,“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落户,该项目将填补中国航空产业链末端空白领域,为未来国产大飞机回收利用提供借鉴示范。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城市“建圈强链”的一大逻辑,就是通过产业上中下游相关项目布局,串联起整条产业链,最终赋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在融入成都“建圈强链”行动中,成都双流区针对主导产业发展已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其中,力争2022年全区航空制造与维修产业突破57亿元。相关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一季度以来,成都双流区相继落地了不同细分领域的航空类产业化项目,该区“建圈强链”趋势明显。

目标牵引行动,一季度,围绕“建圈强链”谋势而动的还有成都青白江区。3月2日,在成都青白江区,北京南水北调新能源西南总部、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研究院暨产业基地等5个重大项目签约,总投资174亿元。

一些重点项目也正在推动其他中心城区“建圈强链“,梳理《成都市2022年重点项目计划》发现,成都青羊区32个重点项目入选,其中有航空整机产业基地、航空装备试验基地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同时涵盖11个现代服务业项目。

此外,成都锦江区有33个项目在列,涉及都市工业国际创新港项目、白鹭湾数字总部港一期项目等。成都武侯区有37个项目在列。成都成华区有39个项目入选。

去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16.98亿元,比上年增长8.6%。若以“千亿”为衡量单位,就包含上述双流区、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锦江区等城区。

探寻差异化发展

“东数西算”给城市发展带来新机遇

3月7日,投资5500万元的“又见稻香·亲子田园”项目在崇州市正式开工。郊区新城推动产业“建圈强链”的一个愿景是将生态价值转化,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自成都提出“建圈强链”行动以来,相关产业运筹的“路线图”已经在全市各区(市)县铺开,累计涉及20条重点产业链,涉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

对成都各区(市)县而言,产业布局和项目招引的逻辑便是围绕上述细分产业链“出牌”。这其中,但凡重大项目落地,往往有可能成为该产业领域中的“关键一环”甚至成为“链主”,而在研发生产中,“链主”能够协调产业链上各要素资源的合理流转,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比如,仅在工业无人机领域,成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已经诞生了纵横、翼龙等“成都造”无人机产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四川代表团提出18条全团建议,其中有一条是支持在四川布局组建国家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同时,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也联名建议在四川布局组建国家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

实际上,对成都而言,还有一个产业新机遇——“东数西算”。“据一些机构评估,‘东数西算’工程每年将带来数千亿元规模投资,东部相关产业也将有效向西部转移,对成都而言,其中蕴藏着全新发展机遇,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如何强链?补链?如何把握机遇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这考验到一个区域抓产业赛道和构建产业生态的水平。”徐光宜分析,成都能够得到四川丰富的电力资源供给,本地互联网产业发达,大数据领域正飞速发展且在相关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而且相较沿海地区,人力资源成本也有优势,这些都为成都掘金“东数西算”提供便利条件。

不过,发力点非常重要。在徐光宜看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高度聚集,产业规模在西部首屈一指,有一些细分赛道值得关注,“比如,在算力应用方面,可发展产业互联网、AI+研发、智慧治理等,尤其是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智慧城市治理值得探索”。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

编辑 柴畅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