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结婚生子,从来如此便对吗?喜爱夜蒲里面的歌
2023-10-22 00:23  浏览:49

2021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有喜也有忧。

可喜的是,2021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1%。要知道,2020年中国GDP才突破百亿,以这样的庞大身躯,又迈出这么一大步,着实不容易。

忧虑的是,2021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仅0.34‰,逼近零增长。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出生数分别创下了近72年与近60年以来的新低。

展开全文

纵观发达国家发展史,结婚登记人数下降,人口增长减速,出生人口减少似乎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当下大家为何越来越不愿结婚生娃?本文希望通过一系列数据剖析国内现状。

1、崩溃的婚姻

古语有云:先成家而后立业。不过,现在晚婚,甚至不婚似乎更符合时代趋势。

2022年1月2日,一篇由山东高级人民法院公众号出品,名为《不能仅以“出轨”为理由,请求离婚》的文章让人啼笑皆非。

按照文中意思,即便出轨婚外异性,但是没有长期、稳定地共同居住,就不能认定为同居行为,就不能以此作为起诉离婚的理由,更不能以此作为要求离婚损害赔偿的条件。

法律是对人们最低的道德要求,防止草率离婚竟然要依赖法条内容?

虽然该文章不久便已删除,但这种“硬核”控制离婚的文章出现,难免引起笔者深思:中国的婚姻已经是何种状况?

根据民政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的结婚率已经连续7年下滑,降至5.8‰,并且与下滑的结婚率完全相反的是,中国的离婚率节节攀升,已经到达了3‰。

3‰这个数据是什么概念?

在刻板印象中,日本的离婚率似乎很高,但实际上2020年日本的离婚率为1.57‰,仅是中国一半的水平。

中国离婚率和结婚率越来越收拢的这种走势,是当代人婚姻最真实的写照,即人们单身的意愿越来越高了。

同样是民政局公布的数据,2005-2020年,中国20-24岁结婚登记人数占比从47%降至18.5%,30岁以上结婚登记人数占比从18.7%升至46.3%。不难看出,国内结婚的主要群体明显的在向后推移。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解释。我国男女比例一直存在结构性失衡,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大龄未婚男青年普遍存在,并不是不愿意结婚,而是根本找不到适合的可以结婚的对象。

也可以通过青年受教育年限增加从而推迟结婚来解释。2022年国内研究生报名人数增加22.5%,达到了历史新高的462万人。

但要笔者说,以上都不是关键。

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肯定还是物质。

2、冗长的工作

2022年1月20日,一篇名为《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的文章全网刷屏。这位寻子的父亲,18天时间流转了28地打零工,时间和工作地点都不固定,不停的在各个城市的角落通宵达旦的忙活。

虽然这只是一个特殊的缩影,但还是引起了无数打工人内心的共情。

为了生活奔波工作的人们,真不容易!

根据OECD(经合组织)的数据统计,中国成为了全世界最“勤劳”的国家,以每天9.2小时的成绩高居工作时长排名的榜首。

在猎聘网2021年9月公布的《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中,76.71%的“90后”职场人日常经常加班。就加班时长来看,“90后”职场人加班时长在“1-3小时”的占比超9成。

日本雅虎是日本地区的互联网企业巨头,其CEO宫坂学的座右铭为:“事业只是人生的一半,除了眼下的工作,还要看更长远的将来”。这是他提醒员工要规划好生活的箴言。

无独有偶,国内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有一句名言:“996是巨大的福气。”

在时代的苍穹下,年轻人更愿意优先事业,平时应对工作他们就已精疲力竭,根本无暇享受感情生活,并且这其中女性受到的压迫感更强。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数据,“十三五”时期,中国20岁至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

由于怀胎生育的时间成本太高,女性相对于男性在就业市场上普遍处于不利的地位,这点是不争的事实。

资本都是逐利的,虽然国家为了推行三孩政策,延长了产假,但是本质上这带来的成本由企业承担。这对于主要以“活下去”为目标的中小企业而言,完全不现实。

在日益陡增的就业竞争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职场女性选择推迟婚育,实属正常而又无奈之举。

3、烧钱的婚姻

有人形容婚后生活无非就是“柴米油盐,热炕头”,在中国经济的繁荣下,前者指的“温饱”已经不成问题,但后者指的“房子”却仍能压倒一代人。

2020年Numbeo的数据显示,深圳,北京两地房价收入比超40。这意味着,在深圳与北京买房,需要一个家庭不吃不喝工作超40年才能购入一套房产。

当然,没有什么是大而不倒,2021年恒大轰然倒塌成为房地产行业入冬的标志性事件。在官方坚持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房价的调控初显成效,虽然不能解决燃眉之急,但各线城市价格增速均有所放缓。

不过房子只是婚姻的其中一个问题,婚后的养娃成本又是另一个沉重的问题。

过去的孩子是父母的资产,现在的孩子是父母的负债。

根据粗略的估算,北上广深把一个娃“优养”到大学毕业,需花费超200万的资金。你只要结合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全国居民年度可支配收入就可知道,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有的人会说,那少上点培训班,钱不就省下来了吗?

即便国家已经出台双减政策,剑指减轻家长的教育成本。但事实上,重金投资教育的根源是寻求阶级的突破,这才是本质。

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生出来的娃都是劳动力,只要养活大就能产生价值。但今非昔比,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已从劳动力驱动型转向创新技术驱动型。要实现阶层的跨越,教育必不可缺。

面对阶层结构的日渐固化,谁愿放弃教育这一根最后的稻草呢?

4、结语

所有生物的生物性都是适应环境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伦理,也没有永远的道德高尚,一切都是环境的变化。

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化,人的生存能力和思想都不再受局限。如果婚姻带来的束缚反而会削弱人生于世的幸福感和自由,那又何必选择呢?

另一方面,我们或许应学会接受事与愿违。是结婚也好,育儿也罢,对事物不要附加不着边际的幻想与热情,务实的去做便好,毕竟平平淡淡也不失为一种精彩。

人生无论是哪种选择都各有利弊,这是一场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只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出自己无悔的答卷。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