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豆瓣连遭风波:一年被罚超千万、平台遭水军控评
王萧然
2021-12-18 19:44:26
来源: 时代周报
对于网友来说,豆瓣无疑是小而美的社区,可以直抒胸臆,畅谈天下事;而对于产业界,更被关心的问题则是,豆瓣在实现商业化的跨越中,该如何保持自身社区调性?生产话题的豆瓣,最近一个月,自己一度成为了话题。
2021年12月13日,央视曝光豆瓣存在大量影视剧水军控评现象。同日,豆瓣关联公司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再度被北京市文旅局罚款,理由是出版、传播含有禁止内容的网络出版物。12月9日,据工信部消息称,豆瓣APP又侵害用户利益且整改不及时而被工信部下架处理并公开通报。12月1日,据网信办消息称,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豆瓣网依法予以共计1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而从2021年1月至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豆瓣网已实施20次处置处罚,罚金共计900万元。加之上述处罚,年度内,豆瓣仅被网信部门罚款,就逾千万。
不过,就在12月17日,豆瓣2021年度社区报告上线,氛围似乎有所好转。“拼贴诗”刷屏了朋友圈,网友争相晒出“这一年,豆瓣社区陪伴你度过了几百天”,热闹的气氛似乎将此前风波不断的阴霾一扫而空。
豆瓣诞生于2005年,是互联网行业元老之一,其一举一动皆会引发市场高度的关注。然而,豆瓣一方表现尚算淡定。有关“接二连三的负面事件将会多大程度上影响到豆瓣业务,以及强监管下,在内容审核方面有哪些进一步规划”的疑问,时代周报记者联系到豆瓣相关人士,对方称暂无回应。
对于网友来说,豆瓣无疑是小而美的社区,可以直抒胸臆,畅谈天下事;而对于产业界,更被关心的问题则是,豆瓣在实现商业化的跨越中,该如何保持自身社区调性?
陷入泥潭
一连串的风波是从被网信办约谈开始的。12月1日,针对近期豆瓣网及其账号屡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情节严重,责令其立即整改,并处以150万元行政罚款。
随后不久,据工信部消息称,针对APP超范围、高频次索取权限,非服务场景所必需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下载等违规行为进行检查,共有106款APP因未按照要求进行整改而被下架处理,其中也包含豆瓣APP。彼时,“豆瓣下架”的消息一经发布便迅速登顶的微博热搜榜。
而近日,豆瓣再度被央视曝出“未播出的《风起洛阳》、《谁是凶手》两部剧,遭水军提前控评”的荒唐事件。12月14日晚,豆瓣电影官微回应称,已经对水军短评进行排查,并移除违规短评。该官微同时宣称,豆瓣商务从未、以后也不会有任何与评分有关的合作。豆瓣官微也转发了豆瓣电影的回复,但因“不当言论”其已关闭了下方评论。
展开全文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鞠秦仪对记者表示,“网络水军”是不是构成违法,要看其具体的行为来判断。如果是恶意刷差评,乃至通过“水军”的恶意刷帖,侮辱诽谤、侵害他人名誉权、个人隐私或者敲诈勒索,显然是会触犯法律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而从平台的角度来看,鞠秦仪称,对于上述提及的“超前点评”的情况,“豆瓣评分”虽然只是豆瓣平台建立起来的第三方评价体制,但由于其影响力巨大,已然与社会公众利益产生相关性,所以平台方应该拿出一系列具体和严格的举措,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如果平台方管理不严格,任由这种刷分的情况滋生,不仅损害豆瓣平台自身的公正性和长期利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社会公众的信赖利益。
审核机制投入不足?
事实上,无论是平台上出现违法信息,还是涌入大量水军侵害传播秩序,亦或是用户提到的“八卦产出地、粉圈垃圾场”等问题,其源头共同指向了豆瓣平台的审查机制。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和市面上大多数社交平台一样,豆瓣的审核机制也是需要先经由系统算法做初步筛选,将有问题嫌疑的内容抓取出来,再交由人工审核做进一步的筛查。“然而,豆瓣在这两个阶段投入力量不足,这导致豆瓣屡次因为平台上出现法律禁止传播的内容而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而据豆瓣电影公开的数据来看,2021年豆瓣审查机制为维护评分公正是发挥了作用的:共清理非正常评分10707256条,移除违规短评200230条,处理违规帐号199667个,涉及数百个影视条目。
“这不全是审查算法的问题,”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算法哪怕再精细,用户总是有办法以更隐蔽、不会被算法察觉的方式,绕过算法审查机制。”而数以亿计的平台信息量,用人工审核更加不现实。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进一步提出,豆瓣平台违规言论问题审查难度大的深层次原因是,小组讨论模式的封闭性。不同于微博“广场式”的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随意地加入某个群体参与开放讨论,在豆瓣人人都可以创建兴趣小组,用户加入小组就能在里面发帖回帖,畅所欲言,“因此在豆瓣用一些特定符号代替禁忌词的现象也更为普遍。”
“小而美”定调难突破
清朗行动以来,平台整治饭圈乱象的主体责任被进一步强调。监管重压之下,豆瓣也表现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向几个流量最大的小组开刀了:9月下旬,鹅组被暂停使用,由豆瓣官方进行为期2个月的整改,青青草原小组、踩组、人才组、秀组等娱乐小组不限期停用整改。而后,又关停、解散问题小组共6个。有论断称,至此豆瓣流量最大的几个娱乐小组全军覆没。
不过,当被问及豆瓣的一系列风波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豆瓣的业务时,葛甲说:“监管层面的多次处罚,亦或是平台自身对娱乐小组的整治,这些动作都没有伤害到豆瓣盈利的基本盘。”
葛甲解释,在一众“小而美”的社区平台走向大众化的路上,豆瓣的扩张是最收敛的,步子走得最为保守、稳健,“为了保持用户体验和社区调性,豆瓣不愿意在to C端做过多的商业化运作,比如投放大量广告提高盈利,他们的主要收入是来自to B,如出版社、营销公司等。”
知乎用户陈炳林在回答“豆瓣的赢利模式是什么”时也提到,早期豆瓣的盈利模式非常单一,就是靠出版物CPS分成,简单来说,就是用户通过点击豆瓣上的购买链接去买书,豆瓣会得到约10%推广收入(后来这一分成比例有所下降)。
“‘小而美’的社区平台向大众化跨越,是非常危险的,这意味着要放弃社区氛围和原本的定位,还要跟原先相当大一批老用户割裂。”葛甲说。
但很显然,豆瓣不愿意做这样的割裂。2017年豆瓣曾传出境外上市的消息,天眼查显示,同期,香港豆瓣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但该公司已于去年5月宣布解散,至今豆瓣再无表现出谋求上市的动作。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