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尖轨接头后及辙叉接头前后两轨底间距离狭窄地段,不能将两股钢轨分别打四面镐,只能在两轨外侧四面镐。为消除轨底空隙,加打一个斜镐窝,起道的岔枕每个斜镐窝加打6镐,不起道的岔枕加打4镐。
(4)对于尖轨跟端以后及辙叉前后端的钢轨轨底分开距离在131~400mm地段,据其间距逐渐增宽的情况,依次增加镐数。
2.预防整治措施
⑴焊补或更换间隔铁、夹板,更换磨耗的双头螺栓。
(2)增补整修跟部桥型垫板和防跳卡铁。进一步采取尖轨防跳措施。如在基本轨轨底增设尖轨防跳器。或将尖轨连接杆两端安设防跳补强板,使其长出部分卡在基本轨轨底,以防尖轨跳动。
(3)加强尖轨跟部捣固,消除吊板处所,使轨底坚实,强度均衡。
(4)消灭接头高低、左右错牙。
(5)整治拱腰滑床板。
(6)整治拱腰尖轨。
(四)尖轨中部轨距小
尖轨中部轨距小至1430mm以下时,将危及行车安全。这种情况多发生在7.700m及以上长度的尖轨。
1.产生原因
(1)尖轨刨切不合标准。
(2)尖轨密贴长度不足。
(3)尖轨中部反弹。
(4)尖轨动程小,非作用边被磨耗。
(5)中部连接杆尺寸过小。
2.预防整治措施
(1)刨切尖轨,使其与基本轨密贴,矫直弯曲变形的尖轨。
(2)消除尖轨中部弹性矢度。
(3)调整连接杆、拉杆的长度。
钢岔枕与垫板、外锁闭设备间设有绝缘部件。钢岔枕底部焊有不规则条块,增大与道床间的摩擦系数。
为使道岔的轨下基础具有均匀的刚性,岔枕的间距应尽可能保持一致。转辙器和辙叉范围内的岔枕间距,通常采用(1~0.9)倍区间线路的枕木间距。设置转辙杆的一孔,其间距应适当增大。道岔钢轨接头处的岔枕间距应与区间线路同类型钢轨接头处轨枕间距保持一致,并使轨缝位于间距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