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央行主管媒体刊载马骏文章:碳中和愿景下的绿色金融路线图台湾手机号码
2023-10-06 20:26  浏览:49

编者按: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碳中和对金融业的影响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为了深入研判碳中和给金融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组织了40多位来自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的专家组建了由马骏牵头的课题组,开展了题为《碳中和愿景下的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的课题研究,深入分析了碳中和给金融业带来的机遇、金融业面临的气候相关风险、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完善等内容,为金融业有效应对相关风险、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指引。本文为该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编者按: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碳中和对金融业的影响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为了深入研判碳中和给金融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组织了40多位来自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的专家组建了由马骏牵头的课题组,开展了题为《碳中和愿景下的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的课题研究,深入分析了碳中和给金融业带来的机遇、金融业面临的气候相关风险、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完善等内容,为金融业有效应对相关风险、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指引。本文为该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作出了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碳中和目标的设立将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将为经济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巨大动力,也将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和诸多挑战。

金融业如何把握碳中和带来的机遇 未来30年,以碳中和为目标的政策措施会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提升绿色金融的发展潜力,从而为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机遇。从需求侧看,落实碳中和意味着政府将出台一系列力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的低碳项目扶持政策与措施。这些政策与措施包括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启动和扩容、财政对绿色低碳活动的补贴和减税政策、各类降低绿色项目融资成本的金融激励政策,以及在能源、交通、建筑、工业等各个行业支持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措施等。从供给侧看,预期中的绿色金融政策包括碳减排支持工具、绿色银行考核机制、环境信息披露要求、风险权重调整、绿色项目担保和贴息等,这些都将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的收益率,从而激励这些机构提供更多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在供需两侧共同发力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市场将持续快速扩容。

  • 商业银行

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21年6月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3.92万亿元,我国绿色信贷的规模名列全球第一。但是,与碳中和的要求和国际最佳实践相比,我国的许多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在治理框架、战略目标、实施路径、气候风险分析、环境信息披露和产品创新能力等方面仍有差距。建议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制订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适应的战略规划,强化治理机制建设;明确界定棕色资产,开展对商业银行资产碳强度和碳足迹的核算,完善信息披露;对气候相关风险进行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加大对绿色项目和客户的支持力度,支持高碳行业客户的低碳转型,压降棕色项目和客户的投融资风险敞口;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创新与碳足迹挂钩的绿色贷款、绿色理财产品,开发碳质押贷款、碳收益支持票据、碳交易财务顾问等创新产品和服务。

  • 资本市场
  • 保险
  • 机构投资者
  • 碳市场和碳金融
  • 金融科技
  • 转型金融

气候相关风险包括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在碳中和背景下,转型风险可能成为重大的金融风险来源。金融机构应该强化对气候相关风险,尤其是转型风险的识别、量化、管理和披露。从国内外经验看,以贷款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会侧重于评估气候因素对信用风险的影响,保险公司从承保业务角度一般使用巨灾模型估算损失并对保险定价,资产管理机构及银行和保险机构的投资部门会评估气候相关风险对资产估值、投资组合收益率等指标的影响。

识别和量化气候相关风险后,金融机构还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披露。可比性较高的风险披露能够优化市场透明度、提高市场效率、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基础。中国积极参与了全球气候相关的披露工作。2020年12月,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要针对金融机构研究建立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近年来的一些初步实践表明,金融机构的气候相关风险管理措施可包括:建立气候相关风险的治理机制和管理框架,设置降低气候相关风险敞口的具体目标,完善投前、贷前风险评估,根据气候相关风险调整风险权重,完善投后、贷后的气候相关风险管理。

展开全文

编者按: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碳中和对金融业的影响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为了深入研判碳中和给金融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组织了40多位来自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的专家组建了由马骏牵头的课题组,开展了题为《碳中和愿景下的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的课题研究,深入分析了碳中和给金融业带来的机遇、金融业面临的气候相关风险、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完善等内容,为金融业有效应对相关风险、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指引。本文为该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编者按: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碳中和对金融业的影响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为了深入研判碳中和给金融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组织了40多位来自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的专家组建了由马骏牵头的课题组,开展了题为《碳中和愿景下的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的课题研究,深入分析了碳中和给金融业带来的机遇、金融业面临的气候相关风险、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完善等内容,为金融业有效应对相关风险、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指引。本文为该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作出了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碳中和目标的设立将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将为经济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巨大动力,也将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和诸多挑战。

金融业如何把握碳中和带来的机遇 未来30年,以碳中和为目标的政策措施会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提升绿色金融的发展潜力,从而为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机遇。从需求侧看,落实碳中和意味着政府将出台一系列力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的低碳项目扶持政策与措施。这些政策与措施包括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启动和扩容、财政对绿色低碳活动的补贴和减税政策、各类降低绿色项目融资成本的金融激励政策,以及在能源、交通、建筑、工业等各个行业支持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措施等。从供给侧看,预期中的绿色金融政策包括碳减排支持工具、绿色银行考核机制、环境信息披露要求、风险权重调整、绿色项目担保和贴息等,这些都将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的收益率,从而激励这些机构提供更多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在供需两侧共同发力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市场将持续快速扩容。

  • 商业银行

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21年6月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3.92万亿元,我国绿色信贷的规模名列全球第一。但是,与碳中和的要求和国际最佳实践相比,我国的许多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在治理框架、战略目标、实施路径、气候风险分析、环境信息披露和产品创新能力等方面仍有差距。建议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制订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适应的战略规划,强化治理机制建设;明确界定棕色资产,开展对商业银行资产碳强度和碳足迹的核算,完善信息披露;对气候相关风险进行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加大对绿色项目和客户的支持力度,支持高碳行业客户的低碳转型,压降棕色项目和客户的投融资风险敞口;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创新与碳足迹挂钩的绿色贷款、绿色理财产品,开发碳质押贷款、碳收益支持票据、碳交易财务顾问等创新产品和服务。

  • 资本市场
  • 保险
  • 机构投资者
  • 碳市场和碳金融
  • 金融科技
  • 转型金融

气候相关风险包括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在碳中和背景下,转型风险可能成为重大的金融风险来源。金融机构应该强化对气候相关风险,尤其是转型风险的识别、量化、管理和披露。从国内外经验看,以贷款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会侧重于评估气候因素对信用风险的影响,保险公司从承保业务角度一般使用巨灾模型估算损失并对保险定价,资产管理机构及银行和保险机构的投资部门会评估气候相关风险对资产估值、投资组合收益率等指标的影响。

识别和量化气候相关风险后,金融机构还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披露。可比性较高的风险披露能够优化市场透明度、提高市场效率、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基础。中国积极参与了全球气候相关的披露工作。2020年12月,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要针对金融机构研究建立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近年来的一些初步实践表明,金融机构的气候相关风险管理措施可包括:建立气候相关风险的治理机制和管理框架,设置降低气候相关风险敞口的具体目标,完善投前、贷前风险评估,根据气候相关风险调整风险权重,完善投后、贷后的气候相关风险管理。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