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
中国制造2025实施落地的盘点与思考
2022-12-01 11:06  浏览:4
  未来的工业体系业中,将更多的通过互联网技术,以网络协同模式开展工业生产,以开发能够完全适应生产的产品,这种适应性将使企业面对客户的需求变化时,能迅速、轻松地做出响应,并保证其生产具有竞争力,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制造业企业将不再自上而下地控制生产,不再从事单独的设计与研发环节,不再从事单独的生产与制造环节,也不再从事单独的营销与服务环节了。与之对应的是,制造企业从顾客需求开始,到接受订单、寻求生产合作、采购原材料、共同进行产品设计、制定生产计划以及付诸生产,整个环节都通过网络联接在一起,彼此相互沟通,而信息会沿着原材料传递,指示必要的生产步骤,从而确保最终产品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这种生产制造的灵活程度无疑代表着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巨大机遇。但同时,也预示全球制造行业将迎来技术升级的激烈竞争,也将给制造业带来新的挑战。而我国当前工业是一个并行阶段,工业2.0 补课、3.0 普及、4.0 示范。其中,工业 2.0 补课主要是指补上工业基础能力、质量品牌、标准化等。工业 3.0 普及,主要是指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普及自动化。工业4.0示范则是通过智能制造试点、智能制造工程来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一年前,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 2025》这一未来 10 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 30 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全面开启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中国制造 2025》实施一周年初见成效,但建设制造业强国任务艰巨繁重。

根据梳理发现,一年以来,已经有江苏、广东、福建、四川、甘肃、安徽、北京等 25 个省区市陆续出台了具体的地方版中国制造 2025 实施战略和行动计划。此外,大连、哈尔滨、南京、苏州、东莞等 30 多个城市也纷纷出台了各自的中国制造 2025 实施措施。从内容来看,各地普遍形成了转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整体上围绕《中国制造 2025》提出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但是也依据自身情况,侧重点有所不同。尤其是,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东部制造业发达地区除了《中国制造 2025》提出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

  船舶、新型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发展领域之外,还提出重点发展机器人、增材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制造产业,以及“互联网+”相关产业。例如,江苏发布的《中国制造 2025 江苏行动纲要》确立了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网络通信设备、智能制造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新型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 15 个产业,并提出力争经过 10 年努力,让江苏制造业在“中国制造”中走在前列,若干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浙江出台的《中国制造 2025 浙江行动纲要》提出,打造全国领先的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积极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专用和特种制造装备、智能成套装备电子、智能可穿戴设备。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