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理论均从维持人的正常状态出发,把减少消耗、加强再生、保持顺畅、维持稳定作为重要的着眼环节,主要强调如下几点。
调和阴阳:须顺时以养阳,调味以养阴,使阳气固密、阴气静守,达到内实外密、健康有寿。
流通气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二者相伴,贯通周身,熏濡百节,流通则生机正常,滞塞则淤结病生。
培补精气:人始生,先成精,先天之精源于父母,为生命之本、繁衍之源。后天之精由生化而来。李氏》)这就表明孔子已经注意到少、壮、老三阶段不同身心状况出发,提出相应的养生之道,堪称开创阶段养生生理论之先河。故精乃阴气之本源,精盛则本壮,气化之源旺,故生气勃勃。而人之一切活动无不消耗精,故而用药食培补精气,补精以滋源,补充气以助化精。延年之药食虽多,而不外乎培补先后天精气之大要。
节欲保精:七情六欲人所不免,多欲则伤精,故须节欲以安精神。
养生合理安排个人起居,“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是因为早睡有利于保护人体的阳气。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成人,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尤其是午睡,保护好心脏,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中医四季养生之冬季
冬季进补虽说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大特点,但也并非人人都需要。在冬季进行补益,切忌走入“进补”的误区。
误区一:地域不分“滥补”
冬季的西北、东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味,如羊肉、鹿肉等,补品中如人参酒、参茸酒等,强壮补身,御寒助阳确有作用。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0、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0疗或调理身体。[温食忌硬]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0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0罐、推0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0效甚佳。
国内庞大的养生市场是客观存在的,人民群众养生的积极性是可贵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身体,可以促使保l健工作上升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事业。饮食养生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只有全民的参与,这项工作才有发展前景。把群众的养生热情引导到正确的中医养生轨道,是利国、利民、利中事业发展需要的,也是中事业发展的良好契机。